“2019中國智庫治理暨思想理論傳播高峰論壇”黨政智庫平行分論壇在京召開
時間:2019-12-24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acebm 點擊:
次
12月19日下午,由光明日報社、南京大學聯合主辦,光明智庫、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光明網承辦的“2019中國智庫治理暨思想理論傳播高峰論壇”平行分論壇——黨政智庫分論壇在京召開。來自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自然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軍事科學院評估論證研究中心、公安部公安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所等機構的40余名專家代表參加論壇。南京大學社科處副處長、南京大學華智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姚遠,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機構與智庫評價研究室副主任胡薇分別主持上下半場研討活動。
一直以來,黨政智庫在推動國家治理過程中積極發(fā)揮作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制定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為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指出了明確方向。此次論壇緊扣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圍繞黨政智庫定位、面臨的發(fā)展問題、如何有效服務國家發(fā)展等議題展開討論,推動新時代中國智庫建設,助力智庫更好服務國家治理。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辦公廳副主任張力重點圍繞國研中心在加強治理決策過程中如何把握節(jié)奏,從三個方面作了分享。首先關于“研與判”:一是要求想中央領導之未想、將想;二是要即堅持需求導向(為中央領導需要什么樣的決策服務)和結果導向(研究要能給領導提出有針對性、有價值、務實管用的政策建議);三是要在宏觀層面注重全局性、前瞻性,努力出思路、出方向;四是要明確政策選題,即明白應該做什么。其次,關于“謀與劃”:一是想中央之所想;二是堅持專業(yè)導向、科學導向;三是要在中觀層面聚焦戰(zhàn)略性、綜合性問題,努力出規(guī)劃、出方案;四是需要明確聚焦政策研究,即明白應該怎么做。第三,關于“鼓與呼”:一是急中央領導之所急;二是堅持實踐導向、問題導向;三是要在微觀層面聚焦熱點、難點,努力出評估、出對策;四是需要做好政策評估、政策解讀,即搞清楚做得怎么樣。
“智庫在咨政建言中如何做到精準發(fā)力?”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副主任陳啟清認為,核心在于處理好“供給與需求”的關系。當前,國家、社會對智庫有著巨大的需求,智庫不僅要在“量”上滿足這種巨大的需求,更要在“質”上下功夫,進行智庫層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不僅僅在政策咨詢上發(fā)力,更要加強理論研究。在這個需要理論指導并能夠產生新理論的時代,助力理論創(chuàng)新。其次,通過“旋轉門”、經費管理改革等方式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留住高端人才,為智庫不斷注入高質量的“新鮮血液”。
自然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副主任賀冰清表示,在新的時代環(huán)境下,如何有效進行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做到“講政治、議大事、謀全局、咨實策”,是具有重要意義與價值的課題。為此,智庫必須在緊跟政策的同時,針對重大問題開展針對性研究,強化戰(zhàn)略與規(guī)劃意識,針對各自領域的熱點焦點問題進行輿情跟蹤分析,產出更多帶有導向性、引領性的成果。此外,開展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也是新時代智庫的重要職責,中國智庫不僅要服務支撐政府及社會管理決策,同時也要努力在國際舞臺上擴大話語權,通過加強與國際高端智庫的合作交流,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營造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
高水平的官方智庫在支撐決策和服務治理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軍事科學院評估論證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總師戰(zhàn)曉蘇重點圍繞“高水平官方智庫的發(fā)展模式、邏輯起點和創(chuàng)新思路”作了發(fā)言。他建議,一是要走特色發(fā)展之路。尤其是對于特色智庫而言,更要努力探索高質量發(fā)展之路,由點及面、精準定位,深入研究特定領域,走更專業(yè)化之路。二是培育高水平智庫發(fā)展的造血模式,推動智庫專業(yè)化和主業(yè)化。三是打破產品趨同化模式,強化智庫對獨立產品的設計能力。由此,形成“理論研究-推出產品-培養(yǎng)人才”的良性機制。
在公安部公安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所副所長、城市警務研究中心主任張躍進看來,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最關鍵在于基層,最難和最薄弱之處也在基層。中央提出的有關政策文件,在基層能否落地,需要有具體監(jiān)測。囿于思維方式和客觀素質等因素,目前的短板在于基層官員,而相關的培訓(黨校培訓等)主要聚焦處級,對普通公務員則甚少關注。他建議,一方面要通過培訓等方式著力提升基層公務員素質,另一方面要建立讓基層同志聲音上傳到中央決策層的有效機制,從而形成良性互動。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副主任羅蓉分享了在智庫治理能力方面的建設經驗:一是不斷提升服務決策的能力。要將長期與短期研究相結合,進行重大議題設置;進行流程控制,使得課題研究的質量不斷提升;給予正向激勵,不斷提高成果轉換的效率。二是不斷提升集聚資源的能力。包括共建國情調研基地、搭建智庫聯盟等戰(zhàn)略合作平臺、創(chuàng)建高端學術平臺等,以此將優(yōu)質資源集聚起來,更好地為宏觀經濟服務。三是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兩種方式,不斷提升智庫外交的能力。
中國社科院智庫處處長田侃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指出,智庫建設需要圍繞黨和國家的工作超前布局規(guī)劃,把人力和財力資源聚焦于具有戰(zhàn)略性與前瞻性的重大研究上。同時,要創(chuàng)新組織形式,發(fā)揮綜合性高端智庫優(yōu)勢,建立由黨組直接領導的智庫研究綜合協調機制??梢杂牲h組牽頭開展重大科研項目、進行重大形勢分析研判、建言重大專項問題。并進一步完善智庫工作體制機制,為智庫長遠發(fā)展提供保障。
在中國與世界的互動不斷加強的大背景下,我們要更加重視智庫對維護國際輿論環(huán)境的獨特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zhàn)略智庫研究員、副秘書長趙江林以“一帶一路”研究為例,闡述了智庫對服務好外交工作的獨特作用。她表示,未來智庫的建設方向既包括對內做好政策咨詢服務,也包括對外服務好外交工作。第一,要利用好外部資源,與境外智庫加強合作,比如共同完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題研究工作,聯合出版研究報告。第二,要多培養(yǎng)包括國內外青年學者在內的智庫人才,吸引更多國外智庫的青年人才到中國來,通過不斷融合國內外人才資源,盡可能團結一切外部的智庫力量。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張建軍以自身智庫工作為例,圍繞“特色智庫服務愛國主義教育”進行發(fā)言。他指出,地方特色智庫服務國家治理必須堅持國家站位、世界眼光,緊扣“專、精、特”發(fā)力。如紀念館就立足愛國主義教育,圍繞抗戰(zhàn)史、日本侵華史,以及慰安婦史等開展研究,形成了自身的權威數據庫。同時,還要加強平臺意識,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建設形成自身的傳播矩陣,有力傳播自身聲音。
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副局長楊永清回答了紅色智庫應該怎樣順應新時代發(fā)展需求的問題。應著力提高政治站位,從意識形態(tài)的高度進行決策咨詢,回應中央和社會的重大關切,提出解決問題的路徑策略,研究如何弘揚革命文化、如何在新時代賦予革命文化以新的內涵等。同時,強化咨政育人功能。紅色智庫不僅要做好研究,為黨和政府提供服務,還要做好愛國主義教育等工作。此外,要更新智庫運營理念,突破性地運用“研究+傳播”的雙輪驅動理念,成立媒體工作室,以傳播促傳承,以平臺促共贏。
在河南省政府研究室綜合處副處長陳立喜看來,智庫在建設中既需要“顯微鏡”,也需要“望遠鏡”,還要把這兩者優(yōu)勢整合起來。黨政智庫要在做好信息收集、調查研究、政策咨詢等本職工作的同時宏觀謀劃、布局未來。同時,智庫要建立在開放的系統(tǒng)之上,應在智庫的結構性改革中加強機構間聯合,使各智庫積極融入全國的智庫體系中,以“小機構、大網絡”的形式整合資源、拓展服務,促進成果。
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達結合自身對日本智庫的研究成果,介紹了可供借鑒的智庫建設經驗。在時間緯度,一方面應更加注重應用型研究,為現實問題及時提供策略;另一方面,也需要做好基礎性研究,以扎實的基礎研究支撐對突發(fā)性事件的風險管控能力。在空間緯度,各地應結合地方特色,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研究,充分發(fā)揮地理優(yōu)勢。最后,要善于運用“拼圖優(yōu)勢”思維,像畫好每一塊拼圖一樣凸顯每個智庫的專長,最終以“整個拼圖”呈現出中國智庫的美麗畫卷。
在隨后的交流環(huán)節(jié),浙江舟山群島新區(qū)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黃建鋼,北京師范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王磊,福建省人民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智庫中心副主任侯躍齊,天津市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偉,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省科技戰(zhàn)略研究中心執(zhí)行副主任、教授曹山河,內蒙古自治區(qū)發(fā)展研究中心副處長、副研究員寶魯,北京市信訪矛盾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王凱等出席會議并發(fā)言,與會學者圍繞“黨政智庫特色化發(fā)展路徑”“新型智庫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等話題進行交流分享,并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