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亞洲研究論壇召開
時間:2021-12-07來源:中國社科院 作者:acebm 點擊: 次近日,第十一屆亞洲研究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韓國崔鐘賢學術院院長樸仁國出席論壇并致辭。論壇主題為“亞歐大陸與‘一帶一路’”。
高培勇指出,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范圍起伏反復,世界經濟復蘇的基礎還不穩(wěn)固,南北發(fā)展不平衡問題更加突出,全球治理體系經歷調整重塑,國際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團結合作。共建“一帶一路”,順應全球化的歷史潮流、全球治理變革的時代要求、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為世界經濟增長開辟了新空間、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臺、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拓展了新實踐、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貢獻。事實證明,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為中國改革開放開辟了新天地,也為世界共同繁榮提供了新機遇。未來,“一帶一路”要聚焦重點,深耕細作,推動共建朝著高質量發(fā)展的方向前進。智庫機構要弘揚科學精神,共謀科學發(fā)展,推動智庫合作網絡建設,將研究聚焦于地區(qū)發(fā)展的長期性戰(zhàn)略問題,為國家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議,造福各國人民。
樸仁國表示,未來,要深入探討“一帶一路”倡議如何與其他地區(qū)的共同愿景進行銜接、需要制定哪些新規(guī)范與新標準來適應數字世界,從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成為一項全球倡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從四個維度對“一帶一路”倡議進行了解讀:器物層面,“一帶一路”帶來基礎設施建設、各種項目的實施以及貿易的增加;制度層面,我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制定了眾多規(guī)則制度,簽訂雙邊和多邊區(qū)域投資協(xié)定,以減少或者消除妨礙貿易投資的不確定性、降低交易成本;貨幣層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了一些優(yōu)惠的融資渠道,為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價值理念層面,“一帶一路”建設反映了經濟學中的國際分工理論以及中國主張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上海市日本學會名譽會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吳寄南對于日本如何看待以及對待“一帶一路”倡議進行了深入分析,對中國和日本在“一帶一路”合作方面的有利因素進行了剖析,并就雙方未來合作前景特別是第三方市場合作前景發(fā)表觀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闡述了歐洲內部變化、中歐關系變化、歐洲對華政策的變化及其對“一帶一路”的影響,進而分析了中歐互聯互通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
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家全球戰(zhàn)略智庫以及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新興經濟體研究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