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當前經濟形勢,中央作出的這個最新判斷很重要
來源:人民日報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3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當前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今年以來的經濟工作成效如何?如何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年末各項工作如何開展?備受外界關注的諸多問題,這次會議給出了回答。
一個總結:今年以來,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今年以來的經濟工作成效如何?會議認為,今年以來,各地區(qū)各部門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fā)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fā)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zhàn),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一個判斷: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要高度重視,增強預見性
當前的經濟形勢如何?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穩(wěn)中有變,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部分企業(yè)經營困難較多,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對此要高度重視,增強預見性,及時采取對策。
三項部署: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抓住主要矛盾,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面對經濟運行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該怎么辦?會議提出了三方面工作部署:
第一,要堅持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fā)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抓住主要矛盾,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第二,要切實辦好自己的事情,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做好穩(wěn)就業(yè)、穩(wěn)金融、穩(wěn)外貿、穩(wěn)外資、穩(wěn)投資、穩(wěn)預期工作,有效應對外部經濟環(huán)境變化,確保經濟平穩(wěn)運行。
第三,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研究解決民營企業(yè)、中小企業(yè)發(fā)展中遇到的困難。圍繞資本市場改革,加強制度建設,激發(fā)市場活力,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fā)展。繼續(xù)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維護在華外資企業(yè)合法權益。
年末幾項重要工作: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活動和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二、29省份機構改革方案獲批各地“特色部門”紛紛掛牌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今年9月以來,省一級的機構改革方案密集獲批,截至目前,至少29省份的機構改革方案已獲中央批復同意。在此輪地方黨政機構的調整中,一批因地制宜、體現當地特色的機構掛牌亮相。
至少29省份方案獲批新機構亮相
今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fā)了《海南省機構改革方案》,這是全國首個獲得中央批復同意的地方機構改革方案。此后,省一級的機構改革方案密集獲批。根據公開報道,截至目前,已有至少29省份的機構改革方案獲中央批復同意,部分省份還透露了當地的黨政機構設置數量。
立足地方特色推出“自選動作”
除了以上“規(guī)定動作”,不少省份還立足各地實際,推出一些“自選動作”,展現地方特色。
例如,四川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之一,因此該省將原省扶貧移民局更名為扶貧開發(fā)局,以加強脫貧攻堅的工作力度。
而在海南,該省為適應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建設要求,整合了旅游、文化、體育職能,組建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服務全域旅游發(fā)展。
大數據部門成亮點
記者梳理發(fā)現,福建、山東、浙江、廣東等多個省份,都在此輪機構改革中,瞄準了“大數據”。
例如,山東省組建了省大數據局;浙江省也將組建省大數據發(fā)展管理局,負責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和大數據資源管理等工作。
事業(yè)單位迎變化
多省份提出,在此次機構改革后,除行政執(zhí)法機構外,不再保留或新設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yè)單位。
地方機構改革何時調整到位?
根據今年3月印發(fā)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省級黨政機構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報黨中央審批,在2018年年底前機構調整基本到位。省以下黨政機構改革,由省級黨委統一領導,在2018年年底前報黨中央備案。所有地方機構改革任務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
三、人民時評:“地方領導留言板”為何越辦越火
來源:人民日報
干旱的鄉(xiāng)村有了新水井,新蓋的小區(qū)通了公交車,遭遇非法采砂的河流正在恢復清澈……
日前,在2018全國網上群眾工作高峰論壇暨人民網網民留言辦理年度工作會議上,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背后的故事,吸引了300余位與會嘉賓熱烈討論。這一政民互動平臺,創(chuàng)辦12年來幫群眾解決了100萬件實事,成為新時代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的成功范例。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走好群眾路線,不僅需要真誠的態(tài)度,更需要與時俱進的方式。“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
在新時代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可以有效避免事事看材料、樁樁聽匯報的“二手民意”現象,讓領導干部直面鮮活的民意。
以網上留言辦理等工作為抓手,各地大力開展網上群眾工作,出臺了一系列常態(tài)化機制。江西省建立了“定期認領、限時辦結、分級審核、媒體通報、回訪復核”等工作機制;安徽省探索建立省、市、縣三級辦理人民網網友留言工作機制,確保群眾合理訴求“事事有回應”;四川省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涌現出成都市網上留言代理制、綿陽市留言辦理第三方評價機制等做法,并及時總結推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走好網上群眾路線,要讓跳動的字符承載民心、貼近民意,用科技手段打造新的工作模式,讓為民服務的事業(yè)行駛到高速公路上。只有如此,互聯網才能成為領導干部踐行網上群眾路線的新陣地、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新法寶。
四、人民日報怒批機關事業(yè)單位三大怪狀!引700萬公務員共鳴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1.人民日報:加班真是害死人!
有效加班能在一定時間內創(chuàng)造更多的社會財富,但如果加班太多以致“過度”,造成的危害或許更大。
大家為什么總在加班?一是個人工作效率低,活兒干不完。二是單位管理不科學,越干活兒越多。三是社會觀念有誤區(qū),無效加班多。要看到,如果加班太多以致“過度”,造成的危害或許更大。
不提倡過度加班,并不是說就允許敷衍本職工作。一方面,個人應注意鉆研業(yè)務,提升能力,避免拖沓。另一方面,單位在安排工作時,應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統籌好,特別是充分考慮時間要求,既要給員工壓擔子,又要減包袱,讓工作任務與時間要求相匹配。
2.人民日報:凡事要求“工作留痕”也是形式主義
對于各種各樣的工作臺賬,基層干部并不陌生,可以說是對此不堪其苦。不同的部門要求不一樣,要應對上面的檢查,基層干部不得不在工作中隨時準備好幾本臺賬。不管工作做沒做,也不管有沒有效果,只要落在了紙上,只要留下了痕跡,也就算了交差。
“工作留痕”的誤區(qū)
凡事要求“工作留痕”本身就是一種形式主義。
凡事要求“工作留痕”現象出現在基層,根子其實在上面。
說到底還是因為上級干部或相關部門缺乏一種務實精神。到基層檢查工作只是走馬觀花,看看基層的臺賬做得咋樣,看看基層的工作痕跡如何,,久而久之,上面有所好,下面有所效,也就形成了一種默契和慣例。
凡事要求“工作留痕”危害不小。不要以為這種凡事要求“工作留痕”現象是一件小事情,其實無論是對基層工作,還是對上級領導都會帶來巨大危害。
凡事要求“工作留痕”必須徹底根治。首先要把這種形式主義變種揪出來,從領導干部自身做起,帶頭進行整改落實,不必要的紙面檢查必須要剔除,不能給基層干部增添負擔。從領導干部抓起,從領導干部改起,大力倡導基層調研之風,不以書面痕跡為依據,而以干部足跡為依托。其次要優(yōu)化考核設置,在目標考核中注重基層群眾的口碑和工作實績的參照,而不是在紙堆里搞考核。
3.人民日報:發(fā)文電過多!要材料太急!
“上午剛接到通知,下午下班前就要反饋情況。每天類似通知一個接一個,時間緊、任務急、人手少,讓人身心俱疲。”
發(fā)文電過多!要材料太急!
一些地方政府和上級機關熱衷于“文來文往,以布置代替落實”,大事小情總愛下個通知,大小工作都想列個圖表,大小問題都得發(fā)個指導意見,還要求層層書面上報。
上級領導機關是作風建設的組織者、管理者、推動者,是作風建設的風向標和指示燈,既負有領導責任,也負有示范責任。領導干部要帶頭身體力行,知責明責,少些“紙上談”,多些“現場干”,緊緊抓住群眾普遍關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找對策。以“面對面”的引領,推動各項工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而不能習慣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那樣只會滋生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討人嫌。
官場微小說《機會》
傍晚,他正賣力地顛著鍋鏟,妻子走到廚房門前,舉著手機說:“你電話,科長的。”
他拿過手機,“科長好!”“在家嗎?過來喝一杯吧。”科長說。
他給了妻子一個懇求的眼神,妻子繃著臉,好半天才輕柔地撇了一下嘴角,他趕緊會意,對電話里說:“在哪兒,我馬上過來?”
這個時間喊人吃飯確實不合適,不是去湊人數,就是去買單忙后勤,他之前有過經驗。換作其他任何人,他都會立即拒絕,但科長除外。他跟著科長干了十多年,一直互相幫襯著。
好在飯店不遠,和他家只隔條馬路。走進包間時,一盤臭鱖魚剛上桌,科長起身招呼他:“坐吧。”“就您一個人啊。”他松弛下來,坐到對面。
科長說:“好長時間沒一起坐坐了,想和你聊聊。呃,是這樣,我馬上要退了,剛下的通知。”
“啊。”他有些吃驚,但也不是全無預見。
“這么多年,我覺得對不起你。你跟我吃了這么多苦,現在連干部身份都沒有解決。”科長舉著茶杯,嘆了口氣。
他趕緊兩手端起杯子,回應道:“科長,話別這么說。”
兩人都喝了一口,別開目光各自夾菜,一時無語。也真沒什么可說的,科長到了年紀,總要退的,他比科長也小不了幾歲,在單位都是老前輩了。
科長突然發(fā)話:“現在有個機會,我馬上要退,留下一個職位,你可以運作一下。”
這次他是真驚到了,睜大眼睛聽科長繼續(xù)說:“今天領導找我談話,我是力薦你的,也算這么多年對你付出的一個交代。我這就把領導住址發(fā)給你,你要抓緊。”
短信提示音響起,他拍了拍兜里的手機,吞了一口茶水,才啞著嗓子說:“謝謝!”
走出飯店,科長把他拉到一棵樹下:“我家里還有兩瓶好酒,十幾年的,你拿去用吧。”他剛要拒絕,科長瞪他一眼,搶著說:“別犯傻!這是你最后的機會了。”
科長的身影漸行漸遠,他還在發(fā)呆。手機響起,是妻子打來的。“怎么搞到現在?不會又要把那些領導一個個送回家吧。”“沒有,馬上回來。”
掛斷電話,他把科長發(fā)來的那條未讀短信直接刪了。揚起頭,夜空中一顆孤獨的星星正與他遙遙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