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升遷快慢的一個核心秘密:官場悟性!
時間:2025-03-10來源:未知 作者:acebm 點擊:
次
在我的干部朋友里面,有幾個年輕點的提拔得比較快,他們受到命運的格外垂青,都有一個共同點:悟性較高。
同是干事,有的吃虧,有的能夠事半功倍,關鍵是有沒有對上領導的路。
因此,任何事在干之前,必須悟得上級的意圖,誰把領導的思想付諸行動,提供了范例,誰的工作也就在面上具有了指導意義。
悟性也常讓這種人,獲得“德性好”的美名。有的人喜歡當面吹捧,顯示上級的威勢,可大多當事人失掉了氣節(jié),也讓受捧者的英名貶值。悟性高的不這樣,不在面前張揚,卻默默地擴大領導的影響,把其一言一行往功德無量處闡釋,真正夯實群眾基礎。
悟性高還體現(xiàn)在協(xié)調(diào)上的勝勢,細微處的善解人意。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領導辦公室談話,來了客人如何安排,悟性可見一斑。來的是其同級、領導,或者是異性,得知趣告辭,他們的事不是能摻和的。而來的人如果不受歡迎,得留下來,讓來人感到你們有事,不能打擾,無形中幫領導推卻了麻煩,甚至唱唱雙簧,將來人打發(fā)了事。
有時,來的人一般化或是圈中人,知道聽聽無所謂,也必須客氣回避,千萬別自我抬舉,這時領導會說:“急什么,沒什么聽不得的。”領導體現(xiàn)了氣量和關愛,你也體現(xiàn)了分量。
悟性高的人,還會成為給領導撐門面的人。領導下去檢查工作,會帶他去,座談會上也讓他亮相。他們逐漸由走進視野到走入領導的圈子,由工作圈子又到生活圈子,交往的頻率越來越高。這就形成良性循環(huán),他們耳濡目染,會得到更多的啟示,悟性更高。
領導不點,不是水平;點得太多,也就沒了余味,也沒耐心。這時領導會夸:“有悟性。”說此話時,領導也有種自得,發(fā)現(xiàn)悟性也是一種品位,一種享受。你得馬上回話:“還需要點化。”該知足了,領導這話說出來不容易,這是一種對成熟的嘉許,對前景的暗示。
這才能進入領導信任的層面,搞行政工作,要的是順暢、和諧,很多時候需要心領神會,心照不宣,說穿了誰都尷尬。某次,領導身邊的朋友,透露一個重要的人事信息,叫我大吃一驚,這人一向嚴謹,難道不怕泄密?他笑了笑:“領導告訴時,秘密已經(jīng)泄了。”那笑意味深長,有些秘密嘴里說不能泄,也許真意并非如此。
以人事而言,思想不統(tǒng)一時,必要的輿論,可以讓人看清風向,而于提拔的當事人而言,又知道了真正是誰幫的忙,泄之利大于弊,只是一般人,悟不得這么深。這還不算什么,還有許多麻煩事不便啟齒,能辦好,又讓領導有退路,這種放心是真正踏實的放心。
點也不好,不點也好,都還是停留在簡單的上下級關系。再發(fā)展下去,有悟得深的,不光領會,還能給領導當參謀,成為知音,共同品析一些從政的妙法,這時的情感會更進一步,更多的是欣賞、嘆服,這種感情是由衷的、健康的、高尚的,領導會排除一切困難重用這種人,否則,認為是一種罪過,浪費了人才。
官場上要悟到這種程度,需要相當?shù)呐Γ幸粋€朋友在這方面,簡直有點癡迷,每次見面,總是問:“有什么情況沒有?”一答沒有,他又追問:“瞞啥,我請客。”這樣讓我們占了許多便宜。
有悟性的人,領先一步必成事實,至于能走多遠,還在于更多的悟了。悟到了,并不一定說。并不一定做,假裝糊涂。鄭板橋“難得糊涂”,有人看到的是消極抗爭,更有人看到的是一種官場學問?!度龂萘x》中的楊修如果不詮釋“雞肋”的口令,自然不會得到那樣的下場。
聰明到領導前頭去,你的悟性會報廢,領導往往反其道而用之,給你個灰頭灰臉。所以,怎么悟法,要先求自我保護,再求進取。這一點很難,悟到了不說很辛苦,總想炫耀小聰明,即使忍住了,又容易頹廢,好像世人皆醉唯我獨醒。
悟性最高的境界,是不該悟的不去悟。曾國藩在同治五年寫給曾紀澤、曾紀鴻的信中勸諭:澤兒天資聰穎,但嫌過于玲瓏剔透,宜從渾字上用些工夫。這“渾”字意蘊深長,為人做官都值得玩味,全面理解就不說了,但其間必含有粗放之意。假裝糊涂,還沒真糊涂好。
別太辛苦了,生活中到處是題目,畢竟要留一些去思考去解答。嘗試著為別人的聰明而快樂,那是一種聰明的快樂、輕松,可以毫無顧忌,而且是一種無私,還能快樂出一種美好的德行。
?